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课程思政 | 让“绿水青山”入脑、入心——K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风景园林专业创新设计生态文明思政课程链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9日 11:06  访问数:

自2018年起,K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风景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内容融入到教学全过程,创新设计了生态文明思政课程链。其中《景观生态学》入选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课程、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最近,更是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课程链团队是如何将思政教育融于专业课程,达到入脑、入心效果的呢? 

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讲起

《道德经》里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道出了人在天地自然中间的地位和处境,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道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因地制宜的人地观,也是我们祖先古老的生态智慧……这是基础课《景观生态学》上王云才教授在向大三第一学期的学生介绍“生态伦理与正确的人地关系”相关知识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对中华文化崇尚自然和道法自然的“东方智慧”心生自豪。

课堂上,老师会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哲学在理念、行动和实践上如何达到高度一致,中国传统道家生态智慧如何从哲学层面建立起人地关系的至高至善标准,对从根源指导生态规划设计具有哪些重要价值,通过中西生态观念发展比较,了解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伟大成就,从而建立文化自信。

据介绍,近年来,风景园林专业王云才、陈蔚镇、刘颂三位教授为本科生精心设计了一套生态课程链,其中包括基础课《景观生态学》、专业课《生态规划设计》和实践课《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面向大三学生开设,贯穿上、下两个学期和暑期实践。课程链巧妙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分为四大模块:“生态伦理与正确的人地关系”“生态表达挖掘与文化传承”“生态规划设计与两山理论教学”“生态规划设计与生态文明建设”,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外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理论讨论与田野调研、观点辩论与典型案例剖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由基本原理到专业技能、生态伦理到社会责任、低年级向高年级的递进培养。

课程链团队成员:王云才(右一)、刘颂(中)、陈蔚镇(左一)三位教授在研讨会上合影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生态素养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设计师,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和使命感,能够适应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需要的设计师人才。”项目负责人王云才教授介绍说。

生态规划,让案例“燃”起来

“近年来流行的萤火虫主题郊野公园,‘轻罗小扇扑流萤’充满浪漫气息,你们年轻人是不是特别爱去?但你们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园区规划设计符合生态伦理吗?”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其实这种通过人工手段扩大萤火虫的种群规模,大幅度改变了生态系统结构,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来的平衡,萤火虫的‘浪漫之家’终将变成‘萤火虫之墓’。我们在做规划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牢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概念,注重和谐人居、绿色发展。”陈蔚镇教授在大三下学期的《生态规划设计》课上给学生们分析案例。

“知识不等于智慧,我们在做规划设计的时候得有生态智慧。”陈老师启发学生道。大三上学期的《景观生态学》课程中,老师着重讲授生态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学科发展历史等知识,到了下学期,便通过大量的设计案例来启发思路,渐渐地将学生引入园林规划设计的正题。

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完美协调、传统与现代和谐融合的苏州博物馆,被称为“人工天河”、上世纪60年代创造林县生态奇迹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丽乡村、生态城市、美丽国土的中国方案……专业老师精心挑选针对性、说服力俱强的案例,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

课堂上注重理论讨论、观点辩论与案例剖析,选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景观与区域生态规划方法》《图式语言——景观地方性表达与空间逻辑的新范式》。课后,课程链团队的老师们还建立了“高效景观与生态服务”微信公众号,供学生们进行线下学习。

走向自然,观生察态

炎炎夏日,位于五角场某社区的一片街头绿地里,一群学生正在神情专注地观察绿地中的植物、动物,统计生物多样性,了解植物种植和培育的全过程,了解厨余垃圾发酵变成有机肥料的工艺,思考种植设计、景观设计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美化的作用……这是《生态规划设计实践》课程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老师要求学生每个季节至少来绿地观察一次,对发现的生态问题提出规划设计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纸上谈兵,课堂教学和书本让学生了解了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原理和辩证关系,实践则是通过观察、规划和设计来理解、维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和谐性。”实践课专业老师刘颂教授告诉记者。

“繁华都市里的一小片绿地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在一米见方的绿地里发现了80余种植物,还有蚯蚓、蟾蜍、蝶蛾等小动物,这是大自然的力量,这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奇妙链。” 在对位于五角场社区的街头绿地观察后,有学生感慨地说。

“什么样的景观是生态的?”“无形的生态关系如何规划设计表达出来?”“什么样的规划设计才是真正好的和具有生态智慧的?”……经过整整大三一个学年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纷纷立志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

(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