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为人津津乐道的“硬核学霸”,本科期间研发出靶向治愈纤维化致盲性眼病小分子药物,优化糖尿病人肿瘤筛查指标,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获得1项发明专利,在各级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10个奖项。他,是K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2021年“追求卓越学生奖”获得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贯通制)2016级本科生陈羿。
四年磨一剑,研发致盲性眼病小分子药物
纤维化,顾名思义,就是器官组织硬化如纤维。纤维化可发生于多种器官,是肿瘤、失明和慢性支气管炎等诸多难治疾病的共同元凶,但临床上尚无针对纤维化的特异性药物。大一入学不久,在医学院徐国彤教授指导下,陈羿开始了探究纤维化主要机制——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漫漫长路。
“基础科研其实挺枯燥的。”陈羿说,“主要是从动物和细胞两个层面设计实验,先在细胞层面筛选出效果,再到动物体内做模型验证,再回到细胞层面探究作用机制。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做出有差异性的结果,或者彻底做不出来,那就调整一个角度重新开始。”
科研从来没有坦途。“试给药方式时,失败了2次。当时要收一个12周的数据,每批动物做4个月,连续12周监测老鼠的生理变化。失败1次就是3、4个月没了,试错成本很高。”回忆起其间的艰辛,陈羿反而一脸平静。“科研确实很苦很累,但我乐在其中。我喜欢这个专业,每个阶段性成果都让我有小小的成就感。”
除了上课、实习和组织学生活动,其余时间他几乎都泡在实验室。
四年磨一剑。他研发出一种小分子组合,能够靶向性治愈纤维化,在眼科学领域的部分致盲性疾病中得到了科学验证。
天道酬勤。今年,他以第一作者完成论文并发表于眼科学基础研究顶级期刊《眼科与视觉科学研究》(IOVS),以共同作者申请专利1项,并获邀参加国际顶级眼科学年会(ARVO)。科研转化产品“纤清注射液”也助他在各项创新创业竞赛中脱颖而出,斩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创新论坛优胜奖、“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科技希望之星”等奖项。
优化糖尿病人肿瘤筛查参数
大四下学期起,陈羿到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实习。轮转到内分泌科,在跟随李虹主任收治病人的过程中,他发现糖尿病人更容易患前列腺癌,属于高发人群。
那么,是不是可以优化一下糖尿病人前列腺癌筛查指标呢?他的想法得到了李虹主任的支持。
他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国内有优化阈值方面的研究,但临床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想到同济医工交叉的优势,他立马有了主意。他联系到软件学院、测绘与信息学院的2位同学,启动了优化糖尿病人前列腺癌筛查指标的项目。
他们收集了2176例临床病人数据,分析现象,建立SMZ模型,通过机器学习,最终得出一个临界值。
“优化后的参数灵敏性和特异度都不错。”陈羿解释说,优化前,当血液指标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大于4时,一般会建议病人进一步做有创检查以确认是否患有前列腺癌。机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参数值大于4不足以区分糖尿病人中患前列腺癌的人群。
“我们通过机器学习得到的阈值为3.5,可以灵敏地把高危人群筛选出来,提高糖尿病人肿瘤的筛出率。指标超过3.5,说明危险程度很高,这个时候就建议病人去做进一步检查。毕竟是有创检查,筛除一部分非高危人群就意味着能让一部分人少受痛苦。”
“现在,我们优化的PSA参数已经被十院内分泌科采纳并应用于常规诊疗。”陈羿开心地告诉记者。
“有事可以问问陈羿”
陈羿对自己的定位是明确的:“我想做一名好医生。”在他看来,薄薄的柳叶刀是能力更是责任。
收治入院、询问病情、拆线换药……一年的临床实习,他对待病人足够耐心和仔细,也不乏对患者的共情思考。“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病人期盼的眼神永远牵动着医生的心,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治疗、缓解痛苦。”
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他认真查找国际前沿文献,积极与带教老师探讨治疗方案。他的努力得到了带教老师和患者们的认可,所有实习轮转科室的出科评分都在90分以上,他还作为优秀教育案例典型登上十院“2020年度十大新闻”,是上榜的唯一一名学生。
为老人提供量血压等基础服务,在社区宣讲慢性支气管炎、艾滋病等健康问题……学习工作之余,他组织并参与17次义工活动,服务人群近千人,带领唯爱义工队获得3次校级荣誉。
作为K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青马工程首届“殷夫班”学员,他组织大家前往延安、井冈山等地开展“红色寻根”活动,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日常生活中,他努力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在学业、科研和生活上力所能及地为同学提供帮助。作为医学院学生会主席、医学院团委副书记,他组织“长三角菁英医联会”,全国十余所顶尖医学院学生会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医学生的成长成才。在他的带领下,医学院学生会获评“K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优秀学生会”。在同学眼里,他是全面发展的好榜样,更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有事情可以问问陈羿”已经成为临床一系同学们的生活习惯。
目前,陈羿已被保送直博,师从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领域专家陈昶教授。“大一临床见习时观摩过导师做单孔胸腔镜手术,太酷了。导师临床、科研都很强,他就是我心目中好医生的样子。”他笑着说,“感觉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魏丹)